在2020/7/10我曾經發佈過一篇文章關於生命的意義,還沒有看過的可以 點此連結前往 ,提及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在時間、精力、情緒、狀態,導致最終表現達成事件的成果,而你是否有想過現在的工作對你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 建造足夠的被動收入,接近財富自由。
  • 我的工作就是在家吃喝睡跟出去遊山玩水,我爸媽的財產已足夠養活下三代子孫。
  • 是從小以來的夢想,我靠我自己雙手與努力來實踐!
  • 世襲家族企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姑婆舅公都代代相傳,所以我也接著做。
  • 只是為了糊口飯吃討生活,就算再怎麼不喜歡,我的能力不能勝任我想要的工作,只能選擇現在這樣的方式。

多數人皆是朝九晚五週休六日的上班族,在週日的時候望著日曆,禮拜天雖然是紅顏色的,已經有點夕陽無限好了,也常聽到很多人在哀悼星期日因為明天又是藍色星期一,接著無止盡的抱怨真的很不喜歡現在的工作等等瑣事……

為什麼工作讓你反感

怎樣子的工作才是你喜歡的?如果無法說明,那我們就用刪除法倒推“怎樣子的工作,或是什麼因素讓你感到排斥或不舒服”?

  • 惡老闆或慣老闆的壓榨,什麼共體時艱,有福不一定同享,但有難一定要我擔。
  • 從眾尋找穩定的工作,枯燥乏味像機器人一樣重導覆轍,收入穩定歸穩定,但沒有任何成就感。
  • 想擺脫現在的工作或乾脆回家當米蟲給爸媽養,卻沒有足夠的本錢與勇氣擺脫現在的生活,只好摸摸鼻子繼續做。
  • 有很多經濟壓力,可能是來自家庭或自己,好比房貸車貸學貸等等,就算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還有好多債務要還清,我想不到更好的辦法解決,面對工作我就像是在還債一樣,永遠都沒有截止的一天。
  • 同事或環境讓我感到不舒服,閒言閒語搬弄是非或吵雜的工作環境讓我沒辦法靜下心來處理事情,身為業務也可能要南征北戰東跑西跑只為了能養家糊口,各種折磨我實在很難受。

以上這些理由都是我聽過的經歷,你是否也在同樣的泥沼中掙扎著?旁觀者永遠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不甘願?不想做?那你為什麼不離職或跳槽就好?但身為生活管理家,我的主旨是在遇到困難時總會有解決得管理方法,我今天將提供一些認知與名言,來幫助你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時,你的人生可以有更多選擇!

分清楚工作、被動收入與事業

人只有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時,才會有真正的愉悅感與幹勁,這也是大多是人在工作中難以快樂的關鍵原因,工作很多人都是為了錢,為了有貨幣,而貨幣只是個單純的媒介,他統一了市場價值批判體系,取代了幾世紀前的以物易物時代交易方式,你現在在做的工作是否可以達成你的夢想與讓你生活感到快樂?

工作

上班是一種工作的形式,不單只是一種獲得經濟報酬的活動,工作者所做的「事情」或「業務」本身就是一門大事業的小螺絲釘,可以是缺一不可的零件也可以是隨便人都可以取代的砲灰性質,要在這門事上佔一席之地,必須是重要性且無可替代的崗位,不是簽下工作合約就等同賣身契,必須為自己所作所為一言一行都要負責人,代表門面、公司、企業、體系與整個產業鍊。

被動收入

常見的被動收入包含:投資理財獲利,可能是股票也可能是基金、包租公包租婆房租收益,我在海南島申辦銀聯的時候住的地方就是利用二房東的方式去增加收入,有興趣的可以 點此連結前往 、知識稅或智慧財產權的運用,出書、出課程、賣自己的產品等等、利用片段時間去經營的事業,好比聯盟行銷或是成為網美網紅運用人氣去接案,也可以是透過一些小額放款、網路事業去創造很多被動收入。

以上舉例這些被動收入都證明,餡餅一樣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還是要靠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腳踏實地的做事才會有源源不絕得收入,但可以有很多方式去做槓桿來推敲,上天給予的很公平,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可以自由發揮,你閒暇的時間所做的事情,就可以決定你成為怎樣的人。

事業

曾任TutorABC協理與鼎新電腦總監,並曾獲選兩屆微軟最有價值專家 ( MVP )的企業家游舒帆就說過:當我們將“工作”過程及其產出當成經營自我的品牌,這時候“工作”就變成“事業”了,因為你不是在為別人做事,而是在幫自己做事。你每天想的是如何幫自己做加值,如何讓自己更有競爭力,如何讓自己逐步走向自己想走的路,你是在經營“自己”這項產品,你在發展自己的”事業“。

英國生物學家同時也是科普作家馬特.瑞德利認為:我們或許很快就將生活在後資本主義、後公司的世界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即興的聚在一起分享、合作與創新,網際網路將幫助人們在世界各地找雇主、員工、客戶和消費者。

不單憑藉貨幣促使你產生幸福感,你應該在為自己工作的同時,也可以產生大量的貨幣,如此的幸福公式其中應要要有有很多選項,任由擇你所愛,愛你所擇,這樣的幸福才會長久。

儘管商業的本質從未改變,但是他的形式一直在演化。從最早的以物易物時期到現在的網路交易,如同商品以前可能一把青菜換一籃水果,到現在商品變成線上刷卡或是行動支付等等,而知識也一樣,最古早的學堂到現在的學校,也因為疫情影響改變授課模式變成線上課程,而活到老學到老的方式也可以透過線上課程自我學習不斷成長,在有興趣的內容增值。

將知識和技能變現的最好方式是知識稅,網際網路的科技技術已經可以輕易幾張識貨既能轉成可重複銷售的文字、影片或是相關技術型產品好比軟件或應用程式,而整個市場也對此類商品的需求持續增加,只要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獨特技能商品化,也是很好的被動收入來源,甚至可以擴大自己的版圖,由被動收入轉變為事業,不侷限空間的企業,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時也可以造福更多人一起加入共利共生。

「 ESBI 」財富四象限

ESBI 分別是員工(Employee)、自僱者(Self-Employed)、企業家(Business Owner) 以及 投資人(Investor),這個分類法來自於 富爸爸,窮爸爸 這本很有名的理財書,因為圖片版權問題所以我選擇自己手繪出財富四象限,而最根本的方法是要改變你的收入結構。財富四象限可以讓你認識自己目前的收入來源,過上你想要的人生的前提是改變自己的收入來源,有興趣可以去翻閱這門理財入門聖經 富爸爸,窮爸爸 。

歡迎大家告訴我你們其他在工作上遇到的困境或分享如何讓自己坦然面對工作!有任何經驗想與我分享都可以寫信或在下面留言告訴我!謝謝你願意花生命來觀看我的文章,希望你會喜歡我今天的分享,生活好管理,管理好生活,我是生活管理家Cora~U r the Best,I’m UrBest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