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學習工具
還記得上了國小以後,逐漸開始會買一些文具用品,我很愛這些小玩意兒,不知道大家的童年或現在就職後是否也會囤積這些東西:
- 各種顏色的原子筆、螢光筆、色鉛筆,做筆記添加色彩或記錄備忘錄。
- 筆記本、手帳、記事本、周記、月曆或日曆…每本都有不同的用處,幫助生活記事寫下心情語錄,記錄生活開銷或設定排程預估花費有助於理財規劃。
- 便利貼、小書籤、備忘錄紙條、計算紙、小信籤、小紙條,在學習時或計算時,總有一些計算過程或想要寫上更多自己的筆記,但遇上空間不夠或是更醒目的話,有這些小紙條不僅可以新增更多空白之處紀錄,也可以因為背景顏色的改變與背後黏性的便利,讓生活更有效率。
文具用品包含橡皮擦、卡通DIY印章/印台花邊帶/紙膠帶、禮盒組/文具組、修正帶/修正內帶、黏貼膠類、膠帶、膠帶台/切台、刀類、尺類、鉛筆機/削筆器、書架/看書架/信架、墊板/印墊/切割板、桌墊、書套、圓規/分規/分度器、三角板/量角器、袖套/指套/筆套、文鎮/切石、算盤/算盤袋/算盤粉/算盤刷、硯台/墨寶/文寶盒……這些東西,要購買起來也是需要不少開銷,收納也是一個問題,有沒有想過這些東西,都是可以被取代替換的?
文具選擇障礙
文具的進步帶給我們在學習時有很大的幫助,不段翻新且層出不窮!各種花紋樣式、卡通圖案,五顏六色的款式任君挑選,樣式百百種總是令人少女心大噴發?
姑且不論極簡主義與個人喜好,工具的意義是人類創造出來用於勞動、生產來幫助生活並產生高效率的。 工具是人對現有力量的強化,但你有想過選擇太多時,造成生活上也是諸多的不便,常聽到大家說自己遇上了選擇障礙。
身為作家同時也是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就曾說過:多元的選擇,只適合那些堅定、有方向的人。對於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反而是一種困難。清楚目標的人也清楚自己的方向,所以太多的選擇不會干擾他們,其他選擇只是做參考,或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優惠利益;但是對於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而言,選擇太多反而徒增焦慮和煩惱,還不如回到當年因為沒有選擇、把自己逼到沒有退路,就快快想辦法養活自己來得乾脆。
這麼多文具用品的選擇,只是為了提供你在學習上能更快速進入狀況並且了解內容,你專注的重心應該是著重於學習,而不是分心在選擇文具用品上。
對於五花八門的文具用品在學習上運用,有時看到會很舒壓沒錯,但實際上你真的都會把他們用完嗎?還是只是放在那邊心情好?又或是買了之後發現自己不適合,大小不一樣,排版順序有問題等等障礙,花了那麼多冤望錢囤積那麼多雜物,有沒有解決辦法可以在有效達成學習管理同時又可以避免浪費與過度選擇文具用品呢?
我以前還是學生的時候,我超愛買文具用品,放學回家或是假日出去晃晃時,經過書局我總是無法自拔,看到那些信紙啊、貼紙啊或是五顏六色的包裝等等,就像是鞋底上了強力膠佇足在書局裡,論實用性而言,那些卡片跟信紙僅限於跟朋友之間的生日祝賀與學齡期間的傳遞紙條然後再被老師沒收,而筆記本與五花八門的原子筆在上課的時候也不可或缺,我還記得我在高峰時期,可以用金莎巧克力30粒裝的那個塑膠包裝殼兩盒裝好裝滿我心愛的簽字筆,上課的時候光是看那兩盒就很賞心悅目,心情好感覺學習也比較有效果,但我後來發現也因為這樣,我常在做筆記的時候把自己當成畫家,一頁的筆記顏色堪比一幅畫,造成我很嚴重的分心,成績也不是很理想。
畢業後進入公司上班也常需要用到文具用品,好比:簽立合約需要用筆、開會記錄事項或寫報告也需要基礎的文具、資料太多需要整合也要有資料夾或是釘書機迴紋針之類的小東西固定……等等,在忙碌的同時這些小玩意兒也很容易不見,又可能才剛買一週就用完等等,或是買完才發現不好用不實用,就把它堆積在一旁長灰塵,文具是真的很重要的小環節,但有沒有方法可以解決這些不必要的浪費或是減少這些困擾呢?
普遍”有紙化”的用法
如果你今天非得要手寫在紙本上,你才有辦法吸收並且提升學習技巧,那以前的那些文具都對你很適用,找一本自己喜歡的筆記本,買幾隻可愛顏色的自動筆,環境舒服也安靜,可以沈澱自己好好用功,這樣”有紙化的學習”並沒有任何問題,我以前也是喜歡找一些廢紙不停地寫下我背下來的東西,或大聲朗讀,我覺得這樣死記活記才能把重要的資訊給背下來。
我有一位伯父,他是退休的師大物理系教授,他曾經告訴過我筆記很重要,在我還是學生時期,那時候我不以為意,後來出社會工作了,我才發現原來我想過的念頭咻一下就過去了,我可能以前學到的東西,正當我需要用到的時候,我找不到我當初記得的概念,撇除有網路有Google大神就很容易的找到資訊,有些知識是很細節或是自我領悟的步驟程序等等,又或是我需要在寫文章的時候想要完整陳述我以前看過的章節等等,在沒有做筆記的前提,我很容易就忘記我所學到的知識。
有段時間我看著很多網路上的文章說生活要有儀式感,晨間儀式最為重要,其中他提到一段:將思維外化,思維過程是物質的運動和相互作用過程,但人類的思維只有外化了才有實際意義。當今,人類認識的思維外化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通過形體動作;二是通過語言音樂;三是通過文字圖畫。這三種外化方式在思維的社會傳播中都必須借助一定的傳播媒體,而我認為第三種透過文字圖畫,舉例說明:想到今天要做什麼要準備什麼,未雨綢繆的心態提前先做好萬全的打算,雖然偶爾也會遇上百密一疏的狀況發生,但好家在有準備plan B所以山不轉一樣可以路轉,所以在晨間花幾分鐘的時間寫下今天的行程與目標,每走一步就會距離成功更近一步,在 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不流失專注力的減法原則 的書上我學習到真的什麼事情都是一步一腳印,不要好高騖遠,該幹嘛幹嘛去,寫個字條記錄今天的事情,或準備一本筆記本增加自己的執行力,其實這都是很棒的事情!尤其在我看完 五秒法則:倒數54321,衝了!全球百萬人實證的高效行動法,根治惰性,改變人生 與 學習用 子彈思考整理術:釐清超載思緒,化想法為行動,專注最重要的事,設計你想要的人生 後,我更仰賴筆記了!會去書店買一些好看的行事曆來記錄,後來還發現五秒法則還有出筆記書,成為行動套組,更是應證了筆記對於生活的幫助,不!應該說是思想外化對於生活的幫助產生至高的效益。
而我曾經寫一篇文章關於 在迷失方向時做自己的人生導航 中提及到用 思維導圖 來編輯,可以更有邏輯的思考,這些方法都需要透過創意在紙上作畫,靈感一來,手邊抽一張廢紙也好拿了筆就趕緊將意念通過文字圖畫記錄下來,有了初稿後,任何偉大的目標與夢想都可以從這個粗胚慢慢磨練,最終成為閃耀的寶石。如果對於思維外化概念感同身受,也歡迎按下下列分享按鈕,讓更多人在生活上有效率的完成自己的夢想,有機會大家也可以一起討論你的思維外化方式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
以上這些方式,都是普遍有紙化的方法,你是否也是用這些管理方式在處理生活的大小事呢?小便簽、紙條隨手取得,感覺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深入想想,我們來討論關於環保的議題。
紙業環保議題
現在提倡環保議題,工業革命以來,經濟快速發展造成環境破壞的反省,也因此環境思潮已逐漸形成新的社會認知及規範。尤其面對近年來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酸雨、熱帶雨林的消失及沙漠化等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使人類體會到以往追求資源無限制使用的經濟成長,勢必危及自然環境與人類的平衡,唯有確保環境生態的永續穩定,才能達到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
造紙業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和耗用資源最多的行業之一,佔全世界木材採伐量高達三分一。每一公噸紙張,都需砍伐20棵高8米(m)、樹徑16厘米、生長約20到40年的原木,而砍伐原始森林更可能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所以造紙業一般被認為是消耗能源、污染環境與耗用森林資源較大的產業。近年跟其他產業一樣,經造紙業努力,造紙也可以很環保。例如除了推行ISO14001的環境管理系統外,更推行使用永續經營林場來源的紙漿(FSC、PEFC認證)。
雖然說現在有量的造紙工廠都已開發輕量化的產品,即在不影響使用下,開發高鬆度低密度的紙張(High Bulk),在同樣厚度下,可以使用較輕量的紙張,其產品開發可回收、可分解或燃燒無二次公害等緩解對於生態造成的污染,但愛護地球,人人有責,雖然我們只是一人力量,對於地球還是無法造成肉言可見的能耐,但我們可以選擇用無紙化的學習方式,透過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來支持環保並且愛護地球。
無紙化管理介紹
無紙化是什麼
是一個資訊革命,形式是避免使用紙張作為記錄及溝通的媒體。
無紙化運用
盡可能採用無紙化的工作方式,減少並避免自己辦公桌上那堆積如山、難以整理的紙報表、紙收據、紙便利貼等等雜物,取而代之的是以電郵、短訊、上網討論區等,代替寫情信、家書、投訴信等達成人際無紙化溝通;又以用SAP、MYOB等電腦會計軟體電子紙或平板電腦的應用於資料呈現,也可以用Word、PDF等電腦化,網絡傳遞,交到收信者處,待有必要才由讀者自費列印來達成辦公室無紙化。
政府宣導無紙化
台灣其實很早就在進行無紙化的宣導,以前開會、聽演講時,大家還是要拿到紙本的講義並且在上面寫筆記,可是對於擁有行動裝置的人來說,如果可以獲得電子講義檔案,那麼可以在會議場合直接在行動裝置上做筆記即可,而這樣的數位內容經由行動裝置就可以隨身攜帶與編輯。
為全面推動海關公文無紙化的辦公環境,自102年起,財政部關務署及該署臺中關、臺北關公文線上簽核系統已陸續上線,今(103)年將賡續推動基隆關及高雄關系統上線。自該系統上線以來,該署102年線上簽核公文件數達1萬3,368件,若以每份公文處理過程平均使用12張紙計算(包括簽、稿、會辦單及清稿等作業),1年可節省紙張約16萬張。 資料來源取自財政部關務署 且該署進一步表示,無紙化的辦公環境是未來的時代趨勢,如何運用電腦、網路達成公文紙張減量及有效管控公文流程時效,以提升工作效能,是達成行政改革進步重要的一環,海關已朝此方向大步邁進,待該署基隆關與高雄關系統上線後,海關全面公文無紙化之成效將更為顯著,並能符合節能減碳及環保的積極政策目標。
而早在101年的時候,行政院也不斷提倡無紙化的環保議題,更有省電、省油、省水及省紙的「四省專案計畫」,其中省紙的方式是行政院資訊處已完成建置「電子會議系統」,並邀集各部會及直轄市相關同仁辦理教育訓練,以協助各部會首長熟悉系統操作模式。
行政院表示,行政院在減紙措施方面,已自101年5月1日起陸續推動院內會議儘量採無紙化方式進行。據統計,行政院101年10月有150場會議是採無紙化方式進行,佔所有會議比例82.42%。
無紙化常見運用
無紙化辦公
盡人皆知,雲辦公平台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幫企業實現無紙化辦公,最高效率地提高企業管理,減少企業經營成本。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絡化移動化的無紙化協作辦公系統是大勢所趨!根據KKNews報導,對於無紙化辦公,不僅可以更好地提高員工工作效率,更能節約企業運營成本,在減少運營過程中繁瑣的環節,同時也可以使使企事業單位現有固定資產更好發揮功能。原文網址
無紙化學習
上了大學後,常常有先原文書經常買不到,也有很多文獻是有版權無法隨意列印,相關資訊老師通常都會直接貼上連結作為分享,這種無紙化體驗的學習方式相信大家多少都會接觸過,又或是像在 線上課程運用與管理 所提及的2020因為新冠疫情COVID-19在全球肆虐的關係,學生居家自主健康管理及防疫期間的學習需求,以及為引導各級學校準備與實施線上教學,台灣教育部邀集有數位教學經驗的教師錄製線上教學概論、線上混成教學實施方式等影音課程;並彙集教育部教育雲及民間數位學習資源、平臺與工具,提供教師數位教學及學生自學參考使用。台灣教育部也因應疫情規劃線上補課實施很多線上課程相關的推廣,許多人這時才注意到線上課程的便利性,漸漸對線上課程有所了解,而同時,線上課程就是無紙化最好的典範!除了搭配原先必須要有的課本與其他試卷以外,老師們可以透過線上分享檔案還有教學影片來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不因為距離的關係而無法繼續有效學習。
時間在走,科技也日益更新,根據天下雜誌的這篇文章:教育新革命!AI如何改變孩子的學習方式?內也提及到科技是如何改變孩子在學習過程的方式與造成的結果,很多業內人士以為,人工智慧或將成為繼「網際網路+」之後的下一個網際網路技術的迸發點,它將為各行各業帶來宏大的機遇和應戰。而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密不可分,關於教育範疇,大數據不只為教育項目的評價提供了便利,也為學生帶來了難能可貴的學習體驗,教師也可以應用大數據鑑別對學生群體與個人最有效的教學辦法。而且,數據可以用來進步學生成果、評價每個學生的優點與弱點,進而籌劃大範圍的定製教育項目。

接觸無紙化學習的原因
我來分享為什麼我會想改變以往有紙化的方式來接觸無紙化學習的原因,對於以前買的信紙、手帳、可愛的筆記本等等我依然愛不釋手,但有一個問題是我無法解決的:我媽掌控慾太強大,他很喜歡偷翻我的東西來了解我的近況,不知道你的家長會不會這樣,到現在他還會偶爾看到我的發票看我買了什麼東西,然後就是一陣瘋狂碎念,我想每個爸媽應該永遠把自己的小孩當成寶貝來看待,對於關懷與呵護總是無所不在,但同時我卻覺得很沒有隱私,加上我媽又是超級處女座,無敵愛乾淨,三天一整理,五天一大掃,瘋狂模式般的清潔家裡每個角落,我把我的日記不管藏在哪裡,他都可以找到,經歷無數次溝通,他總假裝答應我不會再去翻看我的日曆了,但還是在聊天時不經意的把我的內容給說出來,我也曾經買過那種密碼筆記本,那次徹底把他惹怒到她直接把本筆記本給拆了,大解體的那種,我真的氣急敗壞,給自己下定承諾我一定要找到一種方法可以不讓他在看到我的日記!
在智慧型手機風行後的一段時間裡,我也追隨果粉的腳步,起初會想當果粉單純是因為他的介面與外型符合我的喜好,喜歡乾淨利落不複雜,後來才發現入手後又是一門大坑,各種好用的應用程式,取代了以往需要購買不同的工具才能符合其中部分需求,對於這些功能的方便性,我最在乎的是隱私與安全性,我再也不會因為媽媽的干擾而打壞家庭氣氛的和諧。
我在無紙化過程中運用的工具
- 手機,我目前只用的手機是 iPhone X,雖然面板小了點,但我平常真的很會忘東忘西,出門好幾次忘記帶手機已是常態,所以在手機上我是不太會使用編輯功能,通常都是在別的地方設定完再開啟雲端傳輸,大部分使用手機只有看一下行程、鬧鐘提醒與跟朋友聯繫。
- 平板,從最舊的 iPad mini到現在正在使用的 iPad Pro ,慣性聯通電腦銀幕使頁面分頻作業方便以外,對於外出要辦公或無法攜帶筆電出門的環境,小而巧的設計很是方便。而後搭配 Apple Pencil,我覺得是最棒的無紙化學習工具!把我以前買各種顏色的筆的錢都省下來遠遠可以買好幾隻 Apple Pencil ,真的給我很多幫助,不論繪圖或寫字,觸感與回饋感都很高級。
- 筆電,已經用了很多年,最近很想換了但看他功能都還行也跑得動的份上,還是先把他留在我身邊,我用的是2015年的 MacBook Pro Retina 13-inch,在我大學去做婚禮攝影助理時,陪著我剪片與繳交大學作業等等爭戰,搭配那時一起買的 巧控滑鼠,滑鼠我個人認為可有可無,但如果是 iMac 可能就蠻需要的,相關配件都可以 點此連結前往 觀看,他的筆電好處應該眾所皆知,桌電部分因為我目前沒有這個需要所以沒有納入考量,但我相信我總有一天還是會需要使用 iMac ,原因很間單,因為我想成立自己的企業,完整的配套系統建立制度一直都是讓事情成功的主要關鍵,無論影音建檔、文書處理、程式設計,蘋果在這方面表現都是眾所皆知有目共睹的,我平均每天使用筆電的時間超過十二個小時,文章編輯、資料閱覽、企劃統整、管理生活等等,身為一個生活管理家,這的確是我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 應用程式,這裡簡單舉例說明,我之後會再出一篇文章關於我正在使用並且推薦的應用程式,在一般認知裡,office系列裡的應用程式無可厚非是首屈一指的產品,從大學論文到企業會議都會通用的Word、Excel、Power Point還有Outlook想必大家不只都聽過而且還都用過,還有手機內建裡面的行事曆以及電子郵件收發等等功能,關於提升專注力還有身心靜養的應用程式也很多可以做選擇,內容多選擇多,都是需要看大家的使用習觀來做挑選。
無紙化帶給我的幫助
自從開始使用無紙化作為生活習慣後,我多出了很多收納空間,也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費,感覺像是距離極簡生活又更近了一步,省去很多因為選擇障礙帶來的不便,對於隱私方面我也不在跟媽媽有爭執,家庭關係也更和諧,在學習方面,我掌握了很多最新資訊,可以運用各種不同的線上資源與課程來學習,當我資訊過多時,我也會採納我第一篇文章 : 資訊爆炸的高效管理術 所寫的高效管理術來達成整理的方法,雖然說我所利用的工具單價確實都偏高,但我始終相信有價值才有價錢,他們帶給我的產能遠遠高出想像,時間在走,科技真的要有,而科技始於人性,這些工具的便利性確實帶給我生活上很大的幫助,而無紙化這部分,我也確實地做到了減少紙質產品,對於環保我也比較踏實,有了這些工具,我已經很久沒有在書局裡面對於挑選文具而煩惱過,也不會在浪費錢和時間在那些有紙化的用品上。
這是我個人經驗的分享,也歡迎大家跟我一起討論你們是怎麼運用無紙化管理來幫助生活節奏提升效率,又或是有什麼好工具可以促使無紙化發會到極致!
生活好管理,管理好生活。
我是生活管理家Cora ,感謝您花時間閱讀我今天無紙化管理的分享,有任何心得或疑問都可以直接在文章下留言,我們明天見!